【东北解放战争】第五章:至暗时刻

admin 专题推荐 2024-02-20 30 0

  四平保卫战之后的溃败风波还在继续。

  舒兰作战指挥室中,工作人员不停给林彪念报,将目光紧盯在地图上的林彪始终一言不发。

  杜聿明猛扑四平,一战摧垮了我东北民主联军最坚固的防线,与之一同崩溃的还有那些前线将士的心理防线。

  从山海关到松花江北岸,850公里距离,一路后撤,每战皆败。东北民主联军内部到处弥漫着一股悲伤、失落的气氛。

  黄克诚在给中央的电报中,如此形容当时部队的士气:

  干部中一般情绪不高,这些现象是抗战八年所未有的。

  当时的部队并不纯粹。林彪为了更快更好的培养可战之师,采用拉帮带的方式,以老兵为基干,招募新兵填充部队。

  鉴于东北刚刚从日军手中解放,又经过国共双方入主东北,这些新兵的成分就变得很复杂。

  有的是纯粹的从农村来的新兵,有的则是当年伪满洲国的伪军。

  老百姓对当时东北民主联军部队也有着明确的称谓,老牌八路军称为老八路,地方原有的部队称为土八路,新招募的农村新兵、伪军则为新八路。

  自杜聿明三路大军猛扑北线后,从四平前线撤下来的部队,主力开始溃散,老兵们开始发牢骚,指责林彪在苏联养病期间啃了几年洋面包,不会打仗了。

  农村新兵、伪军则大量成为了逃兵。

  东北民主联军的大后方则土匪群起,开始蚕食我党苦心发展起来的根据地。

  这一场四平鏖战,需要包括毛主席在内的每一个人,认真思考一下东北的未来。

  那是东北民主联军的落寞时刻,所有人都带着绝望和不甘,除了林彪。

  眼下,杜聿明占据着工业能力最强的辽河平原,以及一半的松嫩平原。从四平败退的东北民主联军则散在以哈尔滨为核心的松嫩平原地区,南满地区则完全退入长白山地区,在山区中艰难的发展根据地。

  前方是贴脸输出的国军,后方是疯狂捣乱的土匪。

  如何在东北战场的角逐中,稳定已经一边倒的局势,林彪心里也没有底。

  1946年,6月5日。

  林彪收到毛主席来电:

  十五天停战协定七日起实行,至二十一日为止。在此十五天内,我党代表团在宁(南京)与国民党进行谈判,我东北民主联军各部应利用此十五天时间,休息补充,提高士气,准备再战。

  停战本来是个好消息,当林彪看到毛主席在电报中所提及到的“准备再战”四个字时,心里还是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,在舒兰的林彪看着电报不停在小屋踱步。

  林彪清楚的明白,此时他手上的部队哪还有什么再战的能力,可能国军再猛顶一下,这些部队的士气就真的散了。

  此时,必须退,也必须停止交战。

  6月22日。

  毛主席又给林彪去电:

  蒋介石为着完成进攻准备,延长休战八天至三十日止。如我党不能承认其苛刻条件(例如东北只给旧黑龙江,其余一切不给),七月初将向东北及全国进攻。你们现在即应准备于谈判破裂时,动员全党全军克服任何动摇犹疑恐惧心理,利用我方各项有利条件,紧紧依靠群众建立根据地,粉碎国民党的进攻,在我党取得大的胜利之后,必能实现国内和平。

  这一次的电报,林彪总算松了一口气。毛主席没有在电报中提及“准备再战”,而是将“紧紧依靠群众建立根据地”放在了首位。

  这一年的六月。

  东北局领导班子也进行了全面大调整。毛主席给东北局去电:

  目前东北形势严重,为了统一领导,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、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。

  林彪从此获得了东北党政军大权。其中原因,想必大家也清楚。

  第一是,原东北局书记彭真在经营东北问题上,侧重经营大城市,林彪则侧重退居后方经营农村根据地。两者之间理念存在冲突。

  第二是,林彪前往东北前,离开战场长达7年之久。从1938年到1942年期间,他没有指挥过任何战役,1942年回到中国后,林彪也依旧没有走上战场。

  归国三年时间里,林彪主要工作只有两项:

  一是在中央党校讲课,二是作为毛主席代表会见蒋介石。

  对于林彪重新走上战场一事,毛主席可能也有深入的考虑,在前往东北之前,林彪的第一任命是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,前往山东带他的老班底。

  后来,随着东北局势的改变,林彪又改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,坐镇热河,防守东北门户,配合罗荣桓经营东北。

  再后来,林彪受命直接进入东北,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(后改东北民主联军)总司令,单项负责东北军事。

  林彪从延安出发时,仅有警卫部队,并没有能够直接作战的部队,相当于一个光杆司令。

  当他抵达沈阳时,率先出关的冀热辽根据地李运昌、曾克林两人,已经拉起了一支11万人的部队。

  这两人,李运昌是冀热辽军区司令员,曾克林是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。

  对于一位离开战场长达七年之久的原师长,突然空降东北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,大家心里面未免有点不服气。

  换句话说,李曾两人辛辛苦苦拉起来的11万部队,凭什么交给你?

  李运昌在回忆录中,对于林彪也是多有指责。

  如,辽西走廊防守时,李运昌指责林彪对辽西走廊划线作战,等于剥夺了他对山海关的指挥权。

  如,林彪后撤西满时,李运昌指责林彪拉走了他辛辛苦苦拉起来的部队。

  所以,大家会明白,为何毛主席给与了林彪党政军大权,这纸任命,是给林彪的定心丸,也是压住大家的五指山。

  大家也会很快认识到,林彪作为东北最高决策层的领导,走了一条怎样的路,缔造了东北战场怎样的辉煌和荣耀。

  国军方面,蒋介石为了在关内发动全面进攻,实行“关内大打,关外小打”战略。出于巩固东北新占地盘的需要,杜聿明也不得不停止进攻,东北的停战协议从十余天延长到漫长的四个月。

  林彪得以有更多的时间,对大后方根据地捣乱的土匪进行全面大清剿。

  早在1945年,杜聿明带领两个军打通辽西走廊后,毛主席便给东北局发出了新指示,希望他们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,在东北战场做长期斗争打算。

  四平鏖战,东北局四大军区前线和大后方都出现了严重问题,前线逃兵现象、伪军叛变层出不穷,后方根据地土匪因为四平战役抽调大量部队奔赴前线,那些尚未彻底剿灭的土匪卷土重来,在后方根据地兴风作浪,冲入县城,夺城杀人现象频频发生。

  换句话说,四平保卫战后,我党在东北地区的根据地彻底乱了套。对于这群祸国殃民的土匪,必须大刀剜心,肃清土匪老窝,擒拿匪首,方能彻底解决匪患。

  东北的土匪到底有多少,一直以来都没有确切的证据,有说10万的,又有说25万的,甚至说有50余万的数据。

  无论如何,清剿十万量级以上的土匪,总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这些土匪大多是盘踞当地多年的老土著,存于山谷,遇敌则退,遇民则劫。

  因东北地形原因,除了中间的平原地带,东北的土匪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,还有一部分鸟枪换炮,接受国军改编的土匪活跃在「环沈阳圈」的沈阳、通化、安东地区。

  很巧的是,东北民主联军主力(不含南满部队)自四平保卫战之后,除了一线部队顶在最前线防御外,后方二线部队所撤退的区域,恰好就是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。

  双方之间硬碰硬已经不可避免。

  1946年,6月19日。

  东北局发出《剿匪工作指示》,东北各根据地全面剿匪战斗任务正式开始。后方二线部队配合地方军区部队重点对北满、东满两处匪患最严重的根据地开展重点剿匪工作。

  在北满,贺晋年全权负责清剿合江地区土匪。接连铲除了谢文东、张雨新、李华堂、孙荣久四大匪首,北满土匪全部肃清。

  在东满,东满军区司令员周保中下令东满核心根据地延边外围的敦化、汪清、和龙土匪,连根铲除了东满的土匪。

  在西满,黄克诚大力在泰来、镇赉、龙江地区清剿土匪,顺利完成了任务。

  在南满,土匪清剿最为艰难,活跃在国统区沈阳、临江、安东区域内的土匪始终困扰南满,这块区域内的土匪属于随着战争的进行,而逐次消灭的。

  1947年,春季。东北局收到各地剿总报告时,我军各根据地剿匪作战共计1303次,毙伤俘土匪共计79490人,根据地内土匪基本肃清,剿匪工作取得了巨大胜利。

  剿匪任务完成后,部队整编工作也同步启动。

  长期以来,东北民主联军部队一直很杂。

  东北出关的部队,以山东地区的六个师为基础,加上苏北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,晋察冀冀热辽军区发展起来的部队,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的战斗主力。

  除此之外,陕甘宁、晋绥、晋冀鲁豫同样贡献了一些部队。

  东北战场最初的几场交战中,南满地区部队整编最快,山东第三师、冀热辽所部合编为南满第三纵队。山东第五师、山东第六师整编为南满第四纵队。

  林彪手里所控制的前线部队,以及暂时在后方发展的部队,全部是以前的番号。

  这些部队的番号很乱,有师、有旅、有支队,各部队之间的协调能力更差,最初的几场战役中,都暴露出了部队协调困难问题。

  整编这些从关内调拨的不同番号部队,势在必行。

  1946年,7月。

  林彪发布部队大整编命令,北满、西满、东满并南满部分部队,全部进行大整编。

  原梁兴初的山东1师、罗华生的2师、万毅七纵合编为第一纵队,下辖第1师、第2师、第3师三个主力师。万毅任司令员,周赤萍为副政委。

  原黄克诚新四军3师8旅、10旅及独立旅合编为第二纵队,下辖第4师、第5师、第6师三个主力师。刘震任司令员,吴法宪为政委。

  原杨国夫山东7师的20、21旅及新四军3师的7旅合编为第六纵队,下辖第16师、第17师、第18师三个主力师。陈光任司令员,杨国夫任副司令员,刘其人为副政委。

  这些部队共有九万多人,第一纵队驻防在拉林、蛟河、敦化地区,第二纵队驻防在通辽、安达地区,第六纵队驻防哈尔滨地区。

  至此,林彪帐下五虎纵队正式成形。

  南满部队除了原来已经整编的第三、第四纵队,又合编了南满独立第1师、独立第2师、独立第3师三个独立师,整个南满根据地中,两个纵队兵力2.8万余人,独立师兵力8000多人,合计不到4万。

  林彪此次进行部队全面大整编,并非单纯地地方部队整编,纵队所辖各师都必须配备有一个补充团,随时解决兵团问题。

  对所有部队的指挥,林彪命令克服一切困难,广设电台,撤销多层指挥军事机构,多构建单线军事指挥体系,利用电台甚至可以直接指挥到团,遇到战事林彪可越过纵队司令直接指挥前线作战部队,更高效运转指挥职能。

 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
  然而,坏消息接踵而来,东北战场西部重要屏藩热河丢失。

【东北解放战争】第五章:至暗时刻

【东北解放战争】第五章:至暗时刻

评论